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除了政府加大人才创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外,企业自身也在进行技术革新,纳川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为泉港制造出高新技术产品,并出口海外。
在肖厝港码头,纳川管材研发生产出来的2.8米超大口径的克拉管已装载完毕,将出口到菲律宾,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了解,这批产品也是目前我国出口海外市场的同类产品当中口径最大的。
纳川公司海外销售经理 刘帆:“这次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用于海底管道铺设,目前在国内运用还是第一次,因此技术要求非常高。”
据了解,制作大口径克拉管关键技术在于要增强管材的环刚度。所谓环刚度就是管材深埋地下或海底,自身所要承受的压力。而目前借鉴国外技术,实现制作大口径克拉管又非常耗费原材料,这是纳川公司技术团队要攻克的难题。
纳川公司研发部经理 陈建福:“我们用更大口径的来缠绕,从而节省原料,同时增加它的环刚度,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难点需要我们去攻克。”
按照陈建福及其团队的设计,实现更大口径缠绕来增加环刚度,比小口径缠绕增加环刚度最大的难点在于更大口径缠绕的无法纠正性,也就说,如果生产时出现偏差就无法得到纠正。
陈建福:“我们通过研发部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计算,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指标要求,它的壁厚等级,包括它的口径,然后得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理论值。(然后)通过工厂的精细化生产。”
正是对科技不断研发和创新,纳川成功的攻克了这一难题,为出口2.8米超大口径的克拉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川公司运营中心总监 刘德强:“目前我们也是在菲律宾,有另外一个项目是3米和3米2口径的,我们正在研发中,而且行业内,高环刚度没有要求这么高的,目前行业做到最大3米2口径的,也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我们在技术上论证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技术上是不存在障碍的。”
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技术革新,使得纳川管材走上了高新技术产品的高端领域,也让泉港制造能立足国内、进军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