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更有性价比
全国咨询热线:0314-4219912

杏彩体育:校企联合让老手艺重新闪耀(图)

发布时间:2024-12-23 06:34:45 来源:杏彩体育APP下载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12月1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23名学生在刘虹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津派花丝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生产基地,进行全天的参观实践与学习。“津派花丝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单位负责人刘军在现场制作中为同学们讲解和展演了制作技艺的全过程。这项古老的制作技艺,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震撼了大家的心灵。针对非遗项目“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本报记者对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非遗保护单位古鼎世家(天津)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进行了专访。

  刘军:“津派花丝制作技艺”起源于天津首饰厂,2022年被列入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就是传说中的花丝镶嵌工艺。两千多年来,精妙细腻的花丝镶嵌工艺一直为宫廷御用。清末,很多曾在宫廷做活计的老艺人来到天津落脚,花丝工艺也就此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天津意租界来了很多外国侨民,随之而来的还有欧洲的镶嵌技艺,在天津的这些老匠人把花丝的玲珑剔透和镶嵌的严谨巧妙结合,这就出现了天津现在独有的津派花丝制作技艺。古老的花丝工艺和欧洲优秀的镶嵌工艺相结合,正是津派花丝镶嵌最大的特点。

  1958年,天津首饰厂成立,这是国家轻工业部最早定点生产黄金饰品的专业生产厂家,技术力量雄厚。当时首饰厂请来了十几位民间资深的花丝镶嵌老艺人,结合花丝工艺制成的银器成为当年出口创汇的主力产品。天津市首饰厂在历史上曾经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巨大的贡献。

  天津的非遗项目一般都具有浓郁的天津文化特色,“津派花丝制作技艺”讲究内在的传统,有很多产品都是寓意吉祥如意或体现祝福祝寿的。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往往是匠心与工艺的结合,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心境、情绪、状态,所以天下仅此一份。

  刘军:“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已经得到了很多学校尤其是大学的积极响应,近年来很多学校都组织学生来生产基地实习、参观、交流,让这些老传统老工艺在学校里得到传扬。这些校外活动,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喜欢上了老传统、老工艺,在学生们心中埋下一颗传承非遗的种子。近几年来,我们与各高校联合组织了文创作品征集、大学生文创设计比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创新效果。仅在大学生文创设计比赛中,就涌现出很多创新作品,把古老的技艺和现代化的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设计制作出更多体现时代特色和天津元素的产品,比如:运用了花丝镶嵌技艺和烧蓝工艺,把“天津之眼”元素融入项链中的“天津印象”;把解放桥和西开教堂的彩色玻璃这两种元素提取到饰品中的“永恒万花筒”;采用花丝镶嵌技艺,把世纪钟元素融入吊坠饰品中的“花丝镶嵌钟”;采用天津风筝为原型,结合花丝和镶嵌工艺,制作成翅膀可以活动的风筝项链和耳环,名为“放纸鸢”。这些创新设计把老工艺和年轻人的现代审美相结合,成为备受欢迎并走入市场的非遗创新产品。

  记者:目前“津派花丝制作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中人才储备情况如何?作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是否采取了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刘军:“津派花丝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情况是比较乐观和稳定的。目前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下面都有传承的谱系,可谓上有传承下有继承。比如第五代传承人董小珍,还在清华大学上培训班进行深造进修。目前我们在培养人才这一块,已经与一些学校达成了共识。有些学校的校外辅导课,老师就会带着学生到我们企业中来观摩实践。下一步我们计划要走进学校,在学校开设非遗工作室,让更多的年轻学生了解和喜欢上这项制作技艺。只有年轻人喜欢,非遗技艺才能有更好的传承。我们现在也是一步一步地深入走下去,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记得两年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曾经组织学生来企业这里进行参观学习,当时就有一名叫单永新的同学,在参观中对这项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主动加入到津派花丝制作的行列中。开展校企合作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和人才培养举措之一。

  刘军:最近市场不是特别景气,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努力走出自己的困境,比如我们现在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经营,老手艺人把精美的产品制作出来后,怎么能打开市场?怎么才能做到让更多的消费者喜欢?我们现在就是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到全国,这一点对我们老企业的市场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现在的订单,基本上都是来自互联网。

  刘军:我母亲当年是天津首饰厂的职工,所以从小我就对这些制作技艺耳濡目染。1979年,我正式进入天津首饰厂上班,由一名学徒工做起,从烧蓝组开始干起。后来,在老天津首饰厂基础上成立了古鼎世家(天津)珠宝有限公司,我开始担任总经理职务。2014年,古鼎世家等珠宝企业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天津市白银饰品行业协会,我承担起会长的责任,把首饰厂的老手艺人聚起来,继续发扬“津派花丝制作技艺”,将地域性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展现给世人。一个公益组织发起的保护花丝等传统工艺的“稀捍行动”,对我触动很大,现在全国还会花丝、烧蓝的老师傅只有百余人,天津有这么好的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去申请非遗,把“津派花丝制作技艺”这么好的手艺保护下来呢?于是,我召集天津首饰厂这些老手艺人回归,大家也都很支持,把自己收藏的老作品也都捐献了出来。我目前在寻求和艺术院校的新生设计力量相结合,推出跨界产品,用市场的手段,让老工艺重现新生。厂里大量的几十年前的工具、模具、图纸,都被保存得完好如初,我希望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让这些老古董焕发出新的生命。

  记者:目前国家支持政策是否给“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如果有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军:国家政策给我们非遗人搭建了更大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津派花丝制作技艺”。这几年我们参加了很多会议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产品。例如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我们也把天津“津派花丝制作技艺”的非遗产品展示给了海内外嘉宾。

  刘军:我认为这个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产品设计、生产、市场这三个要素,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市场在哪里,我们非遗所制作的产品就得去哪个方向。通过实践与摸索,我的感受是非遗制作产品的市场在互联网。以前,我们就是靠自己的直营店去经营,古文化街、鼓楼都有我们的直营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线下市场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来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即互联网之路。目前,我们的客户有四成在天津,其他六成则是在全国各地。互联网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每个非遗人都应该在互联网上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让全球的人都了解你的项目,都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么你的市场也就有啦。我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每个非遗人都应积极拥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