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更有性价比
全国咨询热线:0314-4219912

杏彩体育:中国化纤产业链创新论坛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环境亦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对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产品介绍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环境亦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对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化纤产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新征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

  1月24日,中国化纤产业链创新论坛在浙江杭州萧山召开。本届论坛以“纤引创新,链动共生”为主题,旨在围绕聚酯纤维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等纤维材料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行业竞争格局与化纤产业发展、化纤油剂助剂、母粒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热点话题进行专题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务实合作,合力推进我国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由中国化学601117)纤维工业协会主办,涤纶长丝分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化纤油剂助剂分会承办,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四级调研员吴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原副会长贺燕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处长张倩,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翁云宣,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与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秀芹,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生物多糖纤维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延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涤纶长丝分会会长单位代表、恒逸集团董事会秘书吕天然,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会长、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亚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油剂助剂分会会长、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溢,以及行业重点企业及业内专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家和新闻媒体等代表共聚论坛现场。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推进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促进化纤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化纤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支撑,对产业链的创新深度、应用广度与价值高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战略价值。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为纺织化纤产业链平稳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积极支撑。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致辞时分享了2023年纺织化纤产业链的运行情况,1-11月,化纤产量为6570万吨,同比增长9.99%。化纤行业营业收入9914亿元,同比增加5.27%,利润总额200亿元,同比增加17.39%;化纤主要产品合计出口量同比增加17.5%,增速同比提升8.0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化纤行业的运行情况好于纺织全行业,但化纤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感受仍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盈利压力上。

  面对压力,化纤产业链创新发展如何推进?陈新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化纤企业要坚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也要直面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引导理性投资,化纤行业要坚持继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开拓国际市场,规划好产业布局。从国际来看,出口方面,要紧抓机遇积极开拓化纤出口市场,比如“一带一路”、RCEP等区域贸易合作机遇等。从国内来看,要关注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三是加快转型升级,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四是协会及各分会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真正有效的发展建议等,在此过程中,要持续推动扩大产业边际,助力行业企业走产业链合作的道路,上下游进行密切合作等。

  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与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介绍了聚酯纤维的主要创新方向。如聚酯纤维成形均匀化、细旦/异形聚酯纤维成形均匀化稳定化、热敏性聚酯纤维成形均匀化稳定化、高比例共聚改性亲水聚酯纤维成形均匀化稳定化、聚酰胺6纤维高效均匀化稳定化、母粒在线添加改性聚酯纤维成形均匀化稳定化、非氨聚酰胺6弹性纤维设计和稳定化加工等工程技术,多组分复合纺丝对流扩散过程与界面相成形控制技术,以及聚酯纤维智能制造体系等。王华平认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极限新产品(细旦、异形度、强度极限);极限新技术(超高压挤出、负压与相分离纺丝、同步辐射与在线检测);新体系拓展(高品质碳纤维、静电纺、聚酰胺6熔体直纺、生物基聚酯等);智慧研究平台(先进加工模块与智能化系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信息部主任吴文静介绍了2023年化纤行业的运行情况:化纤产量增速逐步恢复;行业总体开工负荷好于去年同期,库存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化纤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行业盈利压力突出,但环比有所改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但产能惯性增长。她表示,当前,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仍然是供需关系能否有效改善,2024年新增产能的压力有望稍稍缓解,有助于避免供需矛盾进一步升级,但近两年累积下来的新增产能的释放仍需要市场去消化。

  “行业竞争格局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存,价格竞争不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如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一体化全产业链竞争的龙头效应、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等。业长青的企业,总是那些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具有敏锐触觉和及时转型的企业。其中,坚持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吴文静在分析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时表示。此外,围绕《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她详细介绍了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创新方向,带来诸多思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处长张倩分析了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24年的市场环境。她表示,当前世界纤维供需两端总量扩张均进入稳定期,纺织产业链绝大部分产品产能/产量世界第一,如2022年,世界涤纶长丝产量为5112万吨,同比减少0.7%,其中我国涤纶长丝产量为4282万吨,占比84%。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处于减速运行、高质量发展阶段,2023年市场需求恢复较为缓慢,行业运行压力明显,出口降幅较大,但在内需市场支撑下,主要运行指标降幅稳步收窄,供需两端亮点依然突出,发展韧性有所显现。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需求端将维持疲弱态势,国际供应链格局调整、贸易环境复杂将给行业修复带来不确定性。但庞大国内市场规模及多元化多圈层市场需求将为行业内销提供存量保证和增量空间,智能制造、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融合等新赛道也将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300152),行业运行有望走出负增长区间。

  论坛同期举行了涤纶长丝分会、油剂助剂分会新任会长单位授牌仪式,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涤纶长丝分会会长单位、浙江传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担任油剂助剂分会会长单位。同时还举行了2023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优质供应商发布仪式。

  当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生物基产业是其中重要一环。在国家政策持续利好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生物基行业“新蓝海”,行业、院校、企业携手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推动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从自然而来到市场中去,凝心聚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塑料不仅能回收还可以实现生物降解吗?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翁云宣分享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思考。他表示,当前塑料包装及其废弃物的处置成为全球热点,国内外出台了一系列塑料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传统塑料中加添加剂可降解,但目前仍然缺乏能证明是完全降解。生物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界如湖泊、海洋、土壤、沙土、特定条件下(如堆肥化条件),主要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简单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等。根据实验,不同条件下,降解周期也不一样。对可降解塑料的方法在纤维领域是可借鉴的,为了防止假降解,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塑料降解专业委员会出台了“jj”可追溯认证标志。

  当前,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聚乳酸(PLA)全球生产产能67万吨,国内30万吨,在建63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国外约25万吨产能,国内约154.8万吨产能。随着降解塑料功能选择合理应用领域的理念逐渐被接受,我国生物降解塑料检测相关技术和标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的标识的溯源工作有序开展,可通过“jj”标识区别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和氧化降解塑料,以助于识别真正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制品、纺织化纤、农林牧渔业、医药用品、工程塑料用品、酒店用品、工程塑料用品等许多领域都存在潜在需求,未来,生物降解塑料在降低成本、性能完善、功能充分开发、生物和化学回收闭环、部分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清楚区分、标准和标识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大有可为。

  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乐军分享了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化学纤维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生物基化学纤维以生物质为原料或含有生物质来源单体的聚全物所制成,大多具有抑菌、绿色环保、婴儿级纺织品、阻燃、生物可降解等优异性能。与粘胶、棉、涤纶、锦纶性能对比,部分生物基纤维在强度、断裂伸长率、模量、回潮率、保水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生物基纤维还存在关键单体和原料品质待提升、关键技术和装备仍有差距、规模偏小产品竞争力不强、莱赛尔纤维产业技术快速迭代造成的无序发展等问题。针对纤维新材料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王乐军提出: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二要持续关注技术绿色低碳发展,三要大力提高纤维材料数智度。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分会会长、安徽丰原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亚庆围绕聚乳酸纤维的优势和开发进行分享。丰原生物主要从事聚乳酸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推广与销售,建设有5000吨/年短纤维、1000吨/年长丝、200吨/年烟用丝束,以及20000锭赛络紧密纺纱线等四条聚乳酸下游产品生产线。结合丰原生物实际情况,范亚庆分享了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发酵技术路线的局限性和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发酵技术路线的先进性。作为新型聚酯类材料,聚乳酸纤维具有低碳、环保、无毒、可降解;抑菌、抗螨、防过敏;亲肤、难燃、不回潮,以及抗紫外线等优越性能。其织物尺寸稳定性好,集棉的舒适与保暖、粘胶纤维的悬垂、涤纶的强度和真丝的手感于一身,可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装饰、卫材和产业用等领域。

  围绕聚乳酸纤维家居产品和其他应用的开发,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秀芹进行了精彩分享。聚乳酸纤维具有天然消臭、防螨、抑菌等优异性能,但耐热性、染深性差,目前其在高品质、时尚化聚乳酸家居服、校服、飞织包和鞋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北京服装学院与深圳光华伟业联合开发了聚乳酸复合纤维。此外,学院正在深入探索其他应用开发,如熔喷非织造聚乳酸、阻燃聚乳酸纤维织物及其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应用-光催化领域、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应用-柔性传感器领域。

  青岛大学海洋纤维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夏延致以海藻纤维为例,分享了海洋生物基纤维性能提升与应用。他指出,海藻纤维来源丰富,具有可生物降解、本质阻燃、防霉、抑菌、止血保湿、舒适等天然功效,目前可实现千吨级海藻纤维产业化。海藻纤维专用原料制备技术、金属离子阻燃机理、海藻酸钠提取液水不溶性杂质控制技术、纤维级海藻酸钠制备标准、纤维纺丝成型牵伸、凝胶化控制技术、集中化和模块化海藻纤维生产线、可染色专用海藻纤维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及重点装备研发取得显著成效,荣获诸多科研奖励和各国专业授权。海藻纤维在纺织服装、生物医疗、卫生护理、阻燃工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应用,为产业链奠定基础并形成产品应用区域辐射。

  新乡化纤000949)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谢跃亭分享了再生纤维素纤维新原料、新技术创新及应用。为缓解溶解浆的来源紧缺,新乡化纤攻克菌草制浆、纺丝等多个科研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