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具有优异的阻透性,防水防尘,耐冷耐热,还可以防止食品受挤压,确实是最方便、最实用的包装和携带材料之一。
2023年7月,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发表了一篇关于塑料容器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释放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研究。
结果显示,温度越高,就会有更多的塑料颗粒进入食物。而只要使用微波加热3分钟,就会让大量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释放到食品中——每平方厘米容器中会释放出超过20亿个纳米塑料和400万个微塑料[2]!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而纳米塑料更小,直径往往在1微米(0.001毫米)甚至0.1微米(0.0001毫米)以内,可以穿过细胞膜[3]。
此外,如果将塑料容器用来装液体(比如水、牛奶等),加热时所产生的微塑料颗粒数量比用来装固体更多!
不过,如果不加热,而只是将塑料容器用于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存储,那么释放出来的微塑料就会少得多。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曾发布过一个数据——一个人仅通过喝水,每周就能摄入微塑料颗粒将近1800个!
纳米塑料不光是“进入”大脑这么简单,它还可以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5]。
微塑料可能可以进入孕妇的胎盘。在最近的15年里,胎盘里微塑料颗粒的数量和大小都在显着增加[6-7]。
研究发现,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存在微塑料。微塑料可以在心脏中蓄积并持续存在[8]。
2022年的一项研究在的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这或许意味着微塑料已遍布的各个器官[9]。
粪便中已经能够检测到9种微塑料。而肠道疾病患者的粪便中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人的1.5倍[10]。
比如PP(标号5)和PC(标号7)的耐热性较好,可在120℃的高温中使用,可以盛放热水,也可以用微波炉加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