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方良龙 刘心倩 刘云)机器人代替人工井下作业,检测污水管道,如同给排水管网做“胃镜”。我市正在进行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首次采用管道检测机器人检查路面下的雨污水管道。
10月22日上午,记者在市区焦山公园对面的江滨路南侧一处污水检查井旁看到,管道检测机器人看起来像一台迷你卡丁车,头顶高清摄像头和探照灯,另一头通过电源线连着。几名检测人员用绳子将机器人放入检查井后,技术人员操作机器人爬入污水管道中,机器人所看到的管道内情况便实时呈现在显示屏幕上,并以视频形式储存起来供检测人员调阅分析。
“在地面的工作人员可通过视频,直观地判断管道内部的健康情况。”市水业总公司管网检测修复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申说,检测人员需先封堵污水管道,实施降水和清淤后,机器人才能进入管道内作业,它在管道内的前进速度和方向由检测人员通过主控器控制。机器人头上的高清摄像头可360旋转,这样污水管道内部破损、变形、渗漏等功能性、结构性缺陷以及私接暗管都能查得清清楚楚。
“两个检查井之间的距离大约30米,如果管道里面冲洗干净的话,通常机器人几分钟就能爬行完毕。但有时候管道内垃圾太多,清洗过程会非常耗时间。”王申介绍,目前有3支作业队伍,每支作业队伍大概有4个班组同时作业,每个班组一天可检查七八百米到一公里的污水管网。
根据省市“333”行动方案和我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要求,我市2288公里雨污水管网(其中污水1060公里,雨水1228公里)需接受“体检”并完成修复工作。2020年底前先行完成第一批提质增效30%“达标区”和京口污水处理厂收集范围内雨污水管网排查修复工作,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剩余管网的检测修复工作。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按照排查、检测、测绘、整改与修复设计“四位一体”方式进行。除对市政道路和部分开放式小区雨污水管网及检查井进行视频检测外,排查市政道路和部分开放式小区雨污水管网和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商业店铺等各类排水户的雨污水管网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雨污错接混流及管道堵塞问题并提出相应整改要求。对市政雨污水管网和部分开放式小区管网及源头小区和企事业单位排入市政管网的检查井进行测绘定位,纳入排水数据信息系统,便于后期长效管理。及时整理排查、检测、测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雨污水管道缺陷做出评估,对存在问题的管道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与修复。
管网检测第一批检测范围为63.58平方公里、27块达标区,共924公里雨污水管网。9月份开展检测工作以来,已完成93.1公里污水管道、123.3公里雨水管道检测。摄影方良龙